第三方维修寻求深层次发展
如今,我国医疗设备第三方维修行业已经拥有大大小小上千家公司。这些企业成为医院、厂商之外,保障医疗设备安全、有效、规范运行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我国持续加大医疗器械使用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的形势下,很多第三方维修企业开始谋新求变。日前,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医学装备售后服务与第三方维修发展研讨会”上,生产商、销售商、维修方、医院、协会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深刻分析了行业趋势。
前景:第三方维修可拓展空间巨大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秘书长李志勇介绍,2009~2014年,我国包括医学仪器设备、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和医学信息化产品在内的医学装备市场从1442亿元迅速增长到4200亿元。依据这一发展趋势,医学装备售后服务市场的发展空间非常可观。
“医学装备维修服务提供方主要包括医院、设备生产企业和第三方。随着产业分工越来越细,第三方维修公司的规模和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今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建立医疗设备的通信协议、故障反馈、检测维护等环节的源代码开放制度,鼓励发展第三方专业维护保养、售后服务队伍。”李志勇告诉记者。
“医院实际上是非常感谢第三方维修企业的。早期采用原厂维修时,厂方的报价非常贵,往往令医院难以承受。第三方维修得到发展后,原厂维修的覆盖面和价格渐渐降低。这就像国产CT、磁共振设备的质量提高了,迫使进口设备降价一样。”从事多年医院设备采购管理工作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刘兰祥副院长如是说。
一家第三方维修公司的副总裁蒋昌琳认为,医疗行业无论经历智慧医院、分级诊疗,还是“互联网+”等各种各样的变革,医疗设备的售后服务和质量保障都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
蒋昌琳指出,任何一家医院都非常重视设备采购。但是,以往有些医院对在用设备疏于管理,对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后一公里”看得没那么重。值得关注的是,今年2月正式实施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提出,用械单位应建立医疗器械维护维修管理制度。对需要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记录,及时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医疗器械处于良好状态。用械单位可以按照合同的约定要求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医疗器械维护维修服务,也可以委托有条件和能力的维修服务机构进行医疗器械维护维修,或者自行对在用医疗器械进行维护维修。上述政策对第三方维修予以认可,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北京一家第三方维修公司的负责人主海文分析,保障医疗设备正常运行的方面,第一个、也是当仁不让的是原厂。原厂维修的优势在于专业性、技术力量、备件能力强,“短板”是工程师数量、覆盖范围有限,价格高,且维修产品比较单一。从实际情况来看,原厂维修的有效性和用心程度还有待提高。第二个是使用方。医院工程师非常重视临床使用,但是由于备件没有保障,而且很多厂家并没有给用户提供操作手册和维修培训,导致医院工程师的维修能力难以提高。第三个是第三方维修公司。由于企业数量较多,维修价格较低,已覆盖到各级医院,乃至乡镇医院和卫生所。
方向:从单纯维保到资产信息化管理
业内专家分析,从市场需求来看,随着医改的深入,医疗服务的质量、成本、安全和效率受到空前重视。医院对于临床高度依赖的医疗设备,将从被动维修转到主动管理上来。第三方维修也将从单纯的维修管理,拓展到风险控制、质量监控、预防性维护指导等技术保障体系的建立上,为医院提供整体设备管理服务。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提出,鼓励医疗器械使用单位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
蒋昌琳认为,大数据时代要求管理的精细化,而医疗设备服务外包可以使医院轻装上阵,帮助医院提升整体医疗设备管理的安全程度,并通过大数据让医院的资产管理更加清晰。
一家第三方维修公司的IT总监马林指出,医院医疗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每款设备的管理要求各不相同,进行整体管理的难度巨大,很多医疗设备管理尚缺乏标准化流程,而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的质量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现实中,医院设备维修管理还停留在手工、电子表格、单一模块化管理层面。当前,亟须通过医疗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对采购、安装、台账、使用、维修、保养、巡检、每年的质控、最终的报废进行集中管理,并针对公立医院、医联体、集团医院、民营医院等不同的主体建立不同版本的信息管理系统。
“医院有‘两大一难’,就是设备庞大、风险大,考核难。从维修角度来看,医院管理者最重视的是质量保证,价格是其次。面对上千家的第三方维修公司,医院最大的疑惑是在维修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怎么办。”北京宣武医院医学工程部主任严汉民教授指出。他建议,有关部门对第三方维修进行权威性评价;第三方维修在与医院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基础上,也要制定让使用方信赖的标准,使得医院找到最合适的性价比。
(摘自中国医药报)
关注我们
扫一扫,查询实时服务动态
查询实时服务动态
也可拨打400-107-5355查询